管理培训搜索
18318889481 13681114876

管理
|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展望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企业管理研究所 > 医院管理


本文选自:《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9-2020)》 


报告发布机构:由普益标准与苏银理财、大连银行、建信保险资管、光大信托、中欧基金、西南财经大学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等业内机构共同发布。


第五章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展望


一、银行理财


(一)业务发展难点

新规: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入场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

在资产端,权益资产投资能力以及存量资产处置仍是难题。商业银行经营的传统信贷业务使其在信贷审批和风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借助此优势发展的银行理财以债券类资产的投资为主,较少涉足权益类资产,其权益资产投研能力较弱。尽管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提升权益资产投资能力的重要性,但仍需要较长时间。与此同时,银行理财的债权类资产以非标资产为主,在净值化转型的背景下,必须压降非标资产的规模。但这部分资产不仅规模庞大且久期也较长,处置起来较为困难,对商业银行形成了较大的压力。虽然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已延长到2021年底,但存量资产整改面临压力可能不降反增:一是前期非标资产规模的压降并不明显;二是随着《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的发布,标与非标的认定趋严,银行理财压降的非标资产的规模还会加大。


在运营端,相关能力建设与支撑系统面临挑战。资管新规改变了银行理财的业务模式,对商业银行的IT系统、人才建设等提出了挑战。在IT系统方面,一方面,净值化转型带来的资产估值、风险管理、投资研究等问题对商业银行的IT系统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人才的缺失和技术不成熟导致现有的IT系统在性能、隐私、运维等方面达不到所需的水平。在人才建设方面,银行理财的业务模式长期以来是以预期型产品销售为主导,因此现有的理财经理等从业人员的理念以及能力短期内难以提升,同时,商业银行在人才管理方面的晋升机制和激励机制等相关体系机制建设方面尚不完全,难以从外部吸引人才来扩充自己的销售、投研以及科技等方面的人才队伍。


在产品端,产品丰富度不够且净值化转型速度较慢。银行理财在资产端的优势决定了其产品体系以固收类产品为主。而随着利率持续走低,固收类产品的收益逐步下行,已不能满足部分投资者的需求,因此商业银行逐步布局权益类理财产品。但从目前发行的数量来看,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的数量仍比较少,固收类产品在银行理财的产品体系中仍是一枝独秀。除了产品体系不够丰富外,由于商银行在资产端、运营端面临的挑战,目前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较慢,截至2020年2季度末,产品规模的净值化转型进度为53.82%,而产品数量得净值化转型进度仅为15.49%。


图68:净值型银行理财不同类型产品发行量占比

图片

数据来源:转创标准


在客户端,投资者尚未完全接受净值化产品。在资管新规出台之前,银行理财都以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其刚性兑付的性质扭曲了投资者对风险与收益的认知。而随着净值化转型的逐步推进,净值型产品的收益与风险相匹配,投资者的接受能力成为制约银行理财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受债券市场波动的影响,今年5月份开始,陆续有净值型产品出现浮亏,引起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这意味者目前投资者尚未完全接受净值化产品,还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


(二)战略定位及实施路径


银行资管根据自身实力和资源,可以选择的战略定位主要包括资管分销商模式、全能管理者模式和精品店模式三种思路。


图69:银行理财的主要战略定位

图片

资料来源:转创标准

格局:资管行业的新竞争

监管部门出台新规的核心目标是更好地规范资管行业的发展,限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蔓延和违规操作。

资管分销商模式。该模式侧重于利用银行局部地区密集的营业网点资源以及通过传统零售业务转化而来的客户资源优势,大量通过代销的方式弥补自有产品丰富度的弱点,为市场提供品类齐全的产品池。由于需要精耕区域内客户,挖掘客户需求,因此战略发展重点在于提升理财顾问专业能力,配套快速响应的客户销售系统和智能投顾系统,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整合,以解决客户需求为核心,在产业链下游赚取服务费用。


全能管理者模式。该模式通常针对在行业中已有先发优势的银行,侧重建立以固收产品为中心的多维度、多层次的自有产品体系,并构筑高校完善的产品运营体系。借助外部股东资源、丰富的客户资源和理财子公司制度红利,在产品端和销售端进行发力,完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对于不同销售地区合理运用价格歧视策略“跑马圈地”,并利用规模经济效应提升运营效率,从而提振利润空间。


精品店模式。该模式侧重于打磨客户需求,进而针对性的深耕某一投资领域,打造该领域的专业精品形象。对于实力雄厚的全国性银行及大型区域性银行,通过培育在特定产品或行业中的专长,实现由大到精的转变。具体可以在投资端,以“固收+”策略向外扩展,注重大类资产配置与被动型投资,与公募基金形成错位竞争;在负债端,扩充资金来源,深入挖掘线上理财、养老金理财、个人财富管理等增量市场;在产品端,科技赋能,围绕客户需求打造多元创新产品。


具体到银行理财战略定位的实施路径层面,银行和理财子公司若想要发挥好优势,推动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还需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补齐短板,重点提升以下五种能力。


图70:银行理财需提升的五大能力

图片

资料来源:转创标准

颠覆:行业背后的新势力

在过去十年间,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科技已经对包括传统金融业等在内的大部分行业开始施加颠覆式影响,信息技术、互联网模式和人工智能带来的智能投顾和金融科技正在对资产行业的模式和竞争格局带来新的冲击。

智能投顾是传统投资顾问服务同信息科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结合的产物;至2019年,美国以贝莱德公司为代表的独立智能投顾平台管理的总资产已经达到749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7%,预计到2023年资产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服务客户将达到1400万人,行业渗透率预计为4.1%。而广义上使用智能投顾相关金融科技的资管机构和业务规模则更数倍于此。

大类资产配置能力。紧抓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产生的投融资需求,建立以投资为导向的覆盖宏观、中观、微观和策略的全方位研究体系,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构建全天候、多场景的投资策略库。把握多层级资本市场建设的投资机遇,重点打造在标准债券市场等固定收益领域的投资能力,提升行业研究和信用分析水平,增强市场敏感度。同时,通过培养和选聘扩充人才队伍,拓展投资能力边界,布局权益类资产、商品类资产、外汇资产、另类投资等,为客户提供覆盖主要资产类别的投资服务。


产品创设能力。坚持普惠性原则,在以多元化需求为导向的同时,注重弥补金融资源配置中的短板,科学引导资金流向,为市场体系、产业体系、区域体系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根据不同的财产规模、风险偏好、生命周期阶段等,形成面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覆盖债券投资、非标债权投资、权益投资、大宗商品、衍生品以及境外投资等领域,资产类别齐全、投资策略丰富、投资周期完整、分层有序、功能互补、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净值型产品体系。


客户触达能力。银行理财要全面提升客户触达能力,提高理财产品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深耕原有的理财产品销售渠道,在维护和服务好现有客户的同时,通过多样化的产品策略持续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拓展外部销售合作机构,加快与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以及监管机构认可的其他代销机构的理财产品销售合作;借银行理财销售门槛降低之机,加快拓展互联网布局,充分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降低成本、精准营销,触达广大的“长尾客户”,扩大理财基础客户群和业务规模。


金融科技创新与智慧运营能力。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在金融领域运用的不断突破,拥抱金融科技成为银行理财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应加快推动业务数字化转型,把握科技赋能,提升金融科技创新与智慧运营能力。持续建立并完善多层次的客户分析、销售管理、产品研发评估、投资交易执行、数据控制和运营管理等信息系统。建立适应理财净值化转型需要的估值核算、份额登记、清算结算、信息披露、风险监控等后台运营体系,提升运营的集约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后台运营的效率。


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作为连接多市场、多领域和广泛的居民及机构的桥梁,银行理财应积极转变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与理财业务转型发展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提升准确识别风险、有效管理风险、有序打破刚兑的综合全面的风控能力。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涵盖投前、投中、投后全流程,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内控合规风险全覆盖的管控机制和体系。[14]


二、保险资管


(一)业务发展难点


从负债端看,保费规模增长承压。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2.7万亿元,同比增长6.4%,较去年同期14.16%的增速近乎腰斩。从保险业多年保费收入情况来看,一般上半年占比高,下半年占比低。由此来看险企下半年的情况将更加困难,这对保险业的现金流和流动性管理都提出了很大的考验。


从资产端看,疫情导致保险资管面临着短期挑战。一是海外市场的波动加剧“共振”传导,短期内股市和债市都将持续面临震荡行情,保险资金配置压力增大;二是企业受疫情冲击经营困难,偿债能力受到影响,非标等债权信用违约风险增加,持续考验行业风险管理水平。


从投资端来看,受长端利率下行影响较大。保险资金主要配置于固定收益类资产,并且主要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主。在长端利率下行趋势下,上市险企净投资收益有所下滑。全球经济下行预期使得长端利率下行加剧,将导致保险新增资金资产投资收益率下滑,同时对保险资产负债久期匹配产生压力,保险公司较易出现利差亏损。


图71:近十年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

图片

资料来源:转创标准


(二)战略定位及实施路径


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情况,保险资管公司可定位为综合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专业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两大类。


综合型保险资管的战略定位适合规模极大、综合实力较强、有雄厚母公司资源的保险资股公司,可利用母公司的外部渠道优势,匹配自身优秀的投研能力,向市场提供品类较为齐全的多元化策略资管产品和服务。


专业型保险资管机构一般渠道能力较弱,但专注于某些专业投资领域,如股指期货衍生品投资、股权投资、资产支持计划投资、股权投资计划投资等,配置方向表现为传统与创新尝试相结合。基于自身优势,做专做精,在专业领域形成品牌效应。


在战略实施路径方面,保险资管公司可以充分利用保险资管自身的优势。


在资产端,布局长期限投资领域的资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多元投资、稳健投资的特性以及投资领域广泛的特点决定了保险资管在资产选择上与其他资管机构存在较大差异,其可以充分利用长周期机构投资者的特色,在权益投资及基础设施投资等长期限投资领域布局。在权益投资领域,积极把握低估值蓝筹股投资机会,挖掘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优质科创类标的,在提升收益稳定性的同时保持权益组合的适度弹性。在基础设施领域,紧扣国家战略实施重点,挖掘符合政策导向的优质标的投资机会。一是围绕“两新一重”[15]建设;二是积极响应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抓住城市群建设中的投资机会;三是把握产业变动的重要方向,如疫情期间兴盛的医疗卫生领域以及医养健康服务领域,形成产业间的有效联动。


在负债端,积极发展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一方面,保险资管拥有全领域牌照,具备多元化的产品创设能力;另一方面,保险资管已在长期投资领域形成优势。因此,保险资管可以通过创设债权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工具,可以满足长期资金的资产配置需求,如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等,其资金性质与保险资管天然匹配、高度契合。所以,保险资管应积极发展第三方业务,在IT系统建设上,加强系统构建,对接更多合格投资机构,拓展投资者群体;在团队建设上,注重人才培养,构建具备竞争力的人才储备;在渠道建设上,巩固线下代销渠道,同时加强在线上渠道的建设,为未来统一竞争打基础。


三、信托


(一)业务发展难点


资金信托新规之下非标向标准化转型存在难度。资金信托新规从多维度限制非标投资,一方面,限制资金信托投资非标资产比例,倒逼信托公司摆脱“非标”路径依赖;另一方面,限制非标债权集中度,信托公司大客户策略落空,地产类信托业务逻辑生变,信托非标向标准化转型趋势显现。在严监管背景下,非标资产规模呈下降趋势,而高净值客户理财需求在逐年递增,需要有低波动稳定收益的标准化产品去承接传统非标规模下降后溢出的理财配置需求,对于信托公司而言需要逐步消化适应。


存量业务成难题,信托行业面临较大的到期兑付压力。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多家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产品在利率下行,企业置换成本、特定类别资产荒、避险情况下被迫延期。预计未来一年的到期兑付压力仍然较大,部分信托项目按期正常清算面临不小挑战。


表20:未来一年信托到期情况

图片

数据来源:信托业协会,转创标准


优质资产荒来袭。在监管趋严下,高风险的理财方式越来越不安全,大量理财资金涌向比较稳健的固定收益类的信托。同时,经济大环境下行等因素引发实体经济产业的下滑,部分企业的偿债能力也会受到较大影响,这种压力也必然相应地传导至信托公司。企业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在符合合同约定的情况下,很多融资方提前结束信托融资,而转向低成本的融资渠道,信托行业面临优质资产荒的局面。


(二)战略定位及实施路径


头部信托公司:定位综合金融服务商


头部信托公司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信托公司,部分公司可以更进一步定位于一流综合金融服务商,重点打造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在业务上采取全方位布局,主要业务布局为私募投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股权投资等业务板块,并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增减。


表21:部分前列信托公司主要业务布局

图片

数据来源:信托公司年报,转创标准


同时,由于头部信托公司实力强劲,更加强调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并利用科技赋能手段,提升综合金融服务的效率。


表22:头部信托公司发展战略举例

图片

数据来源:信托公司年报,转创标准


中游公司:基于自身资源优势差异化布局


相比于前列信托公司,中游信托公司在战略定位上应当更加彰显自身的特色。立足自身发展阶段与内外部环境,采用多样化业务布局策略,制定更加具体的业务布局举措。与前列公司普遍采用全方位业务布局不同,中游信托公司的业务布局策略应基于自身资源情况展开,可简单划分为全面布局型、业务聚焦型、依托股东资源型和深耕区域型。


图72:中游信托公司的差异化布局策略

图片

资料来源:信托公司年报,转创标准


下游公司:开展区域特色信托,部分公司战略收缩


下游公司在业务方向相比于中游公司更加有着差异化,将区域的特色挖掘并扩大影响力,可以紧握特色资源,并逐渐向全国扩展的战略。


体量大会面临转型困难的问题,下游信托公司可以在面临转型的关键时刻,先专注发展自身,实施战略收缩以完成转型。继续完善全方位、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持续深化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的管理,构建合理高效的管控流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业务优质发展。


在信托公司的战略发展的路径方面,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深耕私募投行业务。在目前的经济环境及形势下,相对于其它资管机构,信托机构开展私募投行业务具备一定优势:既可以承接银行所持非标债权类资产的滚动需求,又可以灵活应对实体经济负债结构调整。该类业务的核心是资产获取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一方面优化传统融资类业务,向主动管理的业务模式拓展,发挥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实业市场三大领域的独特优势,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房地产信托风险上升的背景下,需要更加重视风险管理。


拓展资产管理业务。一是事务管理类标品业务应坚持发展。因为信托业有着开展事务管理类标品业务的优势,可以提供稳定的收益来源,不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应充分学习先进实践经验与展业方向,实现事务管理类标品业务的创新发展。二是主动管理类标品业务应努力转型。因为这是未来资产管理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信托行业在制度、客户基础上都具有展业优势。其中,资产配置信托将是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其主要形式包括FOF、TOF、TOT以及MOM等。


财富管理是信托业务的重要转型方向之一。资产管理业务价值链的上游环节,重点围绕产品;财富管理业务为价值链的下游环节,重点在于“渠道+客户+服务”,财富管理业务通过对客户的服务,最终掌控着资金端。信托目前的财富管理业务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除了根据信托项目做产品的模式,还可进一步从客户不同生命周期的需求出发为其提供全方位的资产配置服务,例如财务税收规划、财富传承安排、子女教育信托、家族信托等增殖服务,加快客户资源积累,是的渠道与产品应密切合作,形成强大合力。


慈善信托也是可以持续发力的方向。慈善信托享有信托特有制度和法理优势,包括:专户专款专用、信息披露和监察人等制度安排,实现了委托人所交付信托财产的破产隔离、风险隔离和资金运用的公开、透明;此外,账户闲置资金可以在保值增值方面享受更加专业化服务。当下,慈善信托方兴未艾,促进慈善信托与家族信托的融合发展,是未来财富管理的方向,有利于防止财富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16]


四、券商资管


(一)业务发展难点


客户的投资观念亟需转变。以往存在多年的保证收益型产品催生出了“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体系,对于投资者而言,长期存在的低风险高收益产品拉高了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预期收益水平,无形中抬高了整个社会无风险收益率的曲线。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大趋势下,券商想要为客户带来更多的服务溢价,必然会面临来自无风险利率形成机制方面的挑战。


在固收类产品、另类产品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产品体系和投研体系。对于券商资管而言,往往更擅长权益类产品的投研服务,而对于资产管理业务来说,券商尚缺乏基于客户风险偏好项下的有效前沿组合构建能力,和各类风险收益特征资产的全覆盖、对未来市场走势和产品走势的研判能力。


现有的产品体系和营销体系很难针对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进行差异化产品匹配。对于理财顾问而言,若无有效的销售引导机制,出于业绩考虑,往往会优先营销广受市场好评的优质理财产品,且无法为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提供差异化资产方案。产品-客户匹配的精细化不够,一来会影响客户财富管理服务的精准度,二来往往会带来部分产品被一扫而空(如短期、高收益类产品)、部分产品则难以卖出(如部分净值型产品)的结构性难题。


(二)战略定位及实施路径


全国性的大型券商对标大型银行私行和国外资产管理机构,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业务沉淀,对部门、产品、人员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变。可以通过拓展代销产品线增强自身资产配置能力,以产品为抓手推动资产管理服务能力的提高。


中小型券商缺乏有效的资管业务支撑,且竞争压力更大,需要基于自身投行、资管、经纪等多线条特色,寻找到自己的“锚”(如通过搭载种子基金、母基金等业务),将财富、委外、资管等业务连接起来,寻求“小而精且美”的业务体系,但需要注意业务协同的合规性。


在实施路径方面,需要做好客群细分、探索有效的服务变现机制,在资金端、资产端和产品端不断拓展。


做好客群细分,一方面要做好机构业务和个人业务、高净值客户和普通投资者之间的划分;另一方面,按照客户的不同风险偏好细分为多个客群,把握客群细分和产品匹配的颗粒度,可尝试以权益类资产和固收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为抓手,结合客户偏好、市场运行情况、投研部门分析等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服务。以自身擅长的权益类资产打底,丰富产品条线。结合公募基金、信托、固收、类固收、私募基金、类固收等产品条线,探索“自营+代销”双线推进的策略。


探索有效的服务变现机制。一方面可以通过优选理财产品、VIP客户专属理财产品、明星分析师配置策略建议等模式探索商业化投顾服务模式;另一方面可尝试通过主动管理、全权委托等形式收取投资顾问费,收费标准可选取按照服务期限收费、按委托资产规模的一定比例收费,以及适当上调佣金率的形式收取顾问费用等,但需注意收费模式的“阳光化”。将资管与券商旗下公募基金及私募股权投资组合为服务客户的“大资管”业务,满足客户全方位的资产管理需求。


资产上依托投行、股票质押、资产证券化等业务获得优质投资标的;资金上结合财富管理转型拓展个人客户、在养老金/银行等机构委外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产品上在养老目标基金、指数/ETF基金、私募FOF等新型产品上进行布局。


五、公募基金


(一)业务发展难点


盈利模式亟需改变。目前基金销售的盈利主要通过提取投资者的交易费用,因此很多销售渠道有驱动投资者频繁买卖基金产品的冲动,往往出现“基金赚钱,投资者亏钱”的局面。这种模式下,基金产品买卖越频繁,销售费用也就越多,投资者利益并没有被放在最重要位置。要走出怪圈,必须要打破不恰当的盈利模式。


竞争者增多,牌照红利正在削弱。资产管理行业在发展的“快车道”上疾奔,各个子行业在业务上的壁垒也被不断打破,公募基金业在传统业务领域的竞争者不断增多。过往公募基金特有的产品认购门槛较低,可以投资部分垄断性业务领域,以及通过收取管理费实现收益等优势,在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子公司、信托公司等主体的加入下被打破。同时,此前公募基金还可以通过成立子公司的方式发展其他各类金融业务,但随着子公司政策的收紧,这方面的牌照价值也被削减。


客户黏性较弱。公募基金长期形成代销模式,把投入资源重心放在了银行、券商、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等主流代销渠道,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客户对代销机构更加认可。基金公司是产品提供者,通过基金业绩构建品牌,却长期与投资者形成间接关系,与用户之间的资金关系过于单一。加上公募基金本身对于客户服务环节的忽视,导致与客户黏性较低。


(二)战略定位及实施路径


多年来公募基金行业稳健、规范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拥有广阔的客户群体。同时公募基金在投研体系、风控制度、人员培养、公司治理结构等诸多方面有着厚重的积累与沉淀,且专业度和规范度也具有一定优势;深耕二级市场多年,在权益资产投资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投研经验和风控手段,便于构建核心竞争优势。对于行业内不同公募基金公司的资源禀赋,发展定位可归为综合型模式和专业化模式。


综合型公募基金发展战略主要匹配业务资质齐全、股东资源雄厚的公募基金公司。一方面,利用银行系、券商系或信托系股东资源,发挥渠道和产业链资金优势,拓宽资金来源,承接市场各类个人和机构资金,充分发挥客户优势;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禀赋,搭建多层次产品体系,打造资产管理一站式服务。


专业化公募基金发展战略主要匹配业务资质相对匮乏、品牌影响力不够的基金公司。该战略定位的重点是要强化投研,同时寻求渠道合作。在产品方面,聚焦难以复制的权益市场,打造业绩优异的特色产品,营造良好的口碑;在渠道方面重点寻求对接区域性银行的渠道合作资源,同时拥抱互联网,弥补渠道不足。


图73:公募基金战略定位

图片

资料来源:转创标准


未来公募基金行业将会进一步向“全能型模式+精品化模式”两类模式转型。各大基金公司需要顺应政策和市场趋势,明确战略定位和经营模式。从治理机制、人才建设、资源禀赋、产品创新、风控体系等五大方面强化核心竞争力,进一步重塑经营模式、延伸业务链、做大体量,从而掌握市场话语权。


利用互联网提高客户黏性,代销自销两条腿走路。通过自建APP和用户建立直接的连接。从客户思维转变成用户思维,是互联网转型的一个核心思维转变,意味着在用户成为客户之前,就可以与之产生互动,例如:基金投资知识、模拟投资组合、财富管理认知、宏观经济认知等等,通过前置服务与用户产生联系,培育潜在客户的同时,也能提升存量客户的黏性。再基于对用户的充分理解和把控能力,基于用户的资产管理需求,可以跨领域合作引入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这里提到不仅是产品,更包含衍生至客户各方面的服务,例如:少儿财商教育、保险知识等等。


多元产品布局拓空间,费率优化迎发展。未来创新产品种类由以下七大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养老金+公募”助力FOF基金前行。二是参与科创板投资,分享资本市场红利。三是工具化、被动、量化投资产品发展。四是“公募基金+ABS”模式的中国版REITs。五是货币基金模式创新。六是FICC与CTA基金发展。七是发行创新费率产品。


大力开展投资顾问业务,服务居民财富管理。基金投顾业务可以有效破除行业发展痛点,提升基金投资者的盈利体验,解决“基金赚钱但基民不赚钱”的行业发展痛点;同时,也可增强基金产品吸引力,推动中长期资金进入直接融资领域。未来行业可通过基金投顾业务承接部分银行理财和养老资金,并充分提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参与度,推动公募基金行业从单一产品的销售走向资产综合配置服务[17]


六、私募基金


(一)业务发展难点


募资难。尤其是对于腰部及尾部基金来说,募资难度进一步提升。募集难度一方面体现在资金来源的匮乏,另一方面体现为实际募资金额小于预期值。金融去杠杆及期限匹配等使得银行理财资金投向私募股权投资更加谨慎,委外收缩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生负面影响,其中对银行依赖更高的债券类私募证券基金更显著。成立时间短或业绩波动大易也导致资金募集难度加大。


“短平快”,资金来源和投资行为短期化。从资金来源看,我国私募股权与创业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多样,长期资金占比较低。据基金业协会数据,2019年私募基金资金来源中,养老金、保险资金、社会公益基金等真正的长期资金合计占比仅为3.83%。而在美国等成熟市场,各级养老金计划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出资占比高达32.7%,构成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最重要、最稳定的资金来源。从被投资项目所处阶段来看,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更倾向于投资变现快的应用层项目,对基础层和技术层投资很少。实践中,多数私募基金甚至早期投资均将产品的可落地与明确的市场化场景作为筛选项目的重要指标。


合规运营体系建设亟需完善。在整个大金融系统中,监管机构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在经营活动中的合规性要求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还是相对薄弱的。中小型私募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量小”“质低”“投短”“募难”问题;此外,“伪私募”风险也逐步显现。一旦遇到行业竞争激烈、募资金集存在难度的情形,由于业绩驱动可能导致私募基金管理人在经营活动的合规性要求上存在故意疏漏及忽略的情形。


外资私募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带来竞争压力。2017年以来,外资私募布局中国市场步伐加快,截至2020年上半年外资私募管理人备案总数已经达到26家,其中22家管理人已发行产品,总管理规模约94亿。除了传统的股票、债券基金,外资私募,外资私募管理人还推出了FOF、多元资产等新的策略产品。外资私募进入中国,给本土私募带来竞争压力,对管理人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23:外资私募管理人备案登记年份分布

图片

数据来源:基金业协会,转创标准


(二)战略定位及实施路径


大型私募应着重打造差异化和多元化的产品。私募基金行业有众多投资策略,但竞争的核心应该是开发出与投资者偏好匹配的基金产品并保持规模稳健增长。大型头部私募有能力进行多种资产配置投研,可以利用自身优秀的交易策略,设计具有差异化的产品,进行创新研发。


中小型私募应当聚焦自身,打造“小而美、精而专”的管理者形象。规模大,意味着更庞大和艰难的投后管理挑战;机构管理的资金量大,在经济下行周期意味着要找优质资产的紧迫度更高,因而面临更大的收益下行压力和向投资者交差的压力。深耕细分领域的小而美的机构将会生存下来,他们可能就是大基金、大投行里面独立出来的某个专业团队,核心在某个领域的行业资源和研判能力,特别是医药这样高技术壁垒的行业,规模不大,人不多,不追行业风口,但也能在市场上生存下来,慢慢具备持续经营的能力。


规范自身发展,树立行业形象。部分私募基金存在变相公开募集资金、规避合格投资者要求、利益输送、自融自担等现象,对私募行业的形象和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证监会已就《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多维度规范私募基金的发展,如明确私募基金财产投资的负面清单、强调私募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和合格投资者要求、强化私募基金管理人及从业人员等主体规范要求等。因此,私募基金应严格遵守监管要求,规范自身发展,在发展业绩的同时不忘合规风控,做有底线的经营者。


外资倒逼修炼内功。当前海外私募机构正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其与国内资管公司相较而言,具有严格的回撤控制理念及成熟的风控体系,拥有强大的专业人才和严格完善的风险防范与约束机制。外资入场或将打薄行业利润,倒逼内资修炼内功,推动国内资管机构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未来:客户价值唯上


       在市场监管和技术升级的两大驱动力作用下,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呈现出两类竞争格局的变化:在持牌许可的体系管理下,以银行理财子公司为主的一批“熟悉的陌生人”正在改变渠道合作模式,以自身资源和渠道优势为特色展开竞争;在技术驱动下,“墙外的竞争者”正在实现跨界竞争,从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角度对现有行业格局施加影响。中国资管行业为例,“墙外的竞争者”不仅包括雪球蛋卷基金、同花顺iFund等原行业的技术提供商,互联网巨头旗下的蚂蚁财富、京东智投等已经成为行业的新进者。而一批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开始依靠技术赋能和人工智能,组建新的平台参与竞争,如平安一账通、广发贝塔牛和嘉实基金金贝塔等。   

      除开渠道和技术的新竞争,来自境外的巨头也开始分抢市场蛋糕。2019年10月,证监会发布公告明确自2020年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比例限制取消首日,贝莱德金融管理公司和路博迈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已向证监会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申请。4月3日,摩根大通集团旗下的摩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宣布将通过收购使得其在上投摩根持股增至100%控股。在此之前,上投摩根已成为国内首个外资相对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海外巨头们的优势在于完善的管理制度、先进的投资风控体系、强大的创新能力以及国际品牌口碑。境外机构虎视眈眈的布局将进一步引导境内市场成熟深化,倒逼行业生态和竞争格局重塑,并且也会给中国的资管行业带来“鲇鱼效应”——意味着本土的机构必须在国际化的标准下从同一起跑线展开竞争。

       市场竞争和技术竞争中都迎来了新的挑战者,中国资管行业的传统参与者——公募基金等机构应该如何才能应对这个呈现大变局的市场?

       正如前十年零售、物流等传统行业的变化趋势一样,当行业的渠道壁垒和客户资源格局被打破,竞争的核心便越来越聚焦于对客户体验和客户价值一技术变化改变了过去对资源和渠道的门槛限制,那么谁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给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谁就能以更大概率在竞争中胜出。

      技术赋能给资管行业未来带来的平台化趋势有两种倾向:一方面规模效应越来越明显,在体量和积累上的强者优势会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给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呈现越来越多的碎片化和定制化,更多的细分市场份额会不断被发掘。对于传统资产管理行业机构来说,找到自己原来的优势和差异化竞争定位,利用技术和平台赋能消除业务壁垒,直面客户并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更多价值,是未来的竞争趋势。新规之下无论是新进入者、颠覆者还是原有的从业者,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之上。


注:

[14]资料来源:中银理财。

[15]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16]资料来源:光大信托。


[17]资料来源:中欧基金。



TESG
企业概况
联系我们
专家顾问
企业文化
党风建设
核心团队
资质荣誉
合规监管
部门职责
转创中国
加入转创
经济合作
智库专家
质量保证
咨询流程
联系我们
咨询
IPO咨询
投融资咨询
会计服务
绩效管理
审计和风险控制
竞争战略
审计与鉴证、估价
企业管理咨询
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融资与并购财务顾问服务
投资银行
企业文化建设
财务交易咨询
资本市场及会计咨询服务
创业与私营企业服务
公司治理、合规与反舞弊
国企改革
价值办公室
集团管控
家族企业管理
服务
数据分析
资信评估
投资咨询
风险及控制服务
管理咨询
转型升级服务
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
民企与私人客户服务
解决方案
内控
税收内部控制
税收风险管理
内控管理师
内部控制咨询
信用研究
信用法制中心
风险与内控咨询
无形资产内控
企业内控审计
内部控制服务
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内部控制智库
上市公司内控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投行
M&A
资本市场
SPAC
科创板
金融信息库
IPO咨询
北交所
ASX
SGX
HKEX
金融服务咨询
信用评级
上海证券交易所
NYSE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审计
审计资料下载
法证会计
审计事务
审计及鉴证服务
审计咨询
反舞弊中心
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审计咨询
合规
银行合规专题
合规管理建设年
海关与全球贸易合规
数据合规专题
反腐败中心
反垄断合规
反舞弊中心
国际制裁
企业合规中心
信用合规专题
证券合规专题
合规中心
金融合规服务
反洗钱中心
全球金融犯罪评论
行业
新基建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电信、媒体和技术(TMT)
投城交通事业部
房地产建筑工程
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
可持续发展与环保
全球基础材料
大消费事业部
金融服务业
化学工程与工业
一带一路
智慧生活与消费物联
数字经济发展与检测
食品开发与营养
先进制造事业部
能源资源与电力
消费与工业产品
运输与物流
酒店旅游餐饮
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
政府及公共事务
化妆品与个人护理
一二三产融合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
新能源汽车与安全产业
法律
法律信息库
税法与涉税服务
数字法治与网络安全
劳动与人力资源法律
金融与资本市场法律
司法研究所
公司法专题
私募股权与投资基金
债务重组与清算/破产
环境、社会与治理
转创法商
转创法信事务所
财税
法务会计
管理会计案例
决策的财务支持
家族资产和财富传承
财税法案例库
资产评估
财税信息库
会计准则
财务研究所
税收研究所
财政研究所
会计研究所
财税实务
投资咨询
财务管理咨询
审计事务
全球税收研究
管理
转创智库
金融研究所
企业管理研究所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
经济与产业研究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
ESG中心
管理咨询
转创
咨询业数据库
转创网校
生物医药信息库
建筑工程库
转创首都
转创教育
转创国际广东 官网
科研创服
中国转创杂志社
创新创业
转型升级
技术转移中心
转创中国
中外
粤港澳大湾区
中国-东盟
一带一路
澳大利亚
俄罗斯
中国欧盟商会
新加坡
英国
泰国
日本
马来西亚
加拿大
新西兰
香港
美国
中非平台
台湾
法国
18318889481 13681114876
在线QQ
在线留言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留言板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