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如何加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设立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旨在围绕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一定区域内开展试点,探索中医药工作新模式新路径,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激发中医药“五种资源”活力与潜力,为全面推进中医药深化改革提供借鉴和示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试验区建设作为推进中医药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着力加强统筹规划和指导,制定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试验区建设工作任务,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局领导联系点制度,使每个试验区都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位局领导和一个业务司具体联系,定期深入各试验区进行督促指导。每年召开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经验相互借鉴和全国推广。
2009年以来,我们先后批准设立了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浦东新区、甘肃省、河北省石家庄市、重庆市垫江县等五个试验区,推动5个试验区分别围绕中医药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中医药科技协同创新、中医药发展政策创新、中医药基层服务体系完善、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成果。2016年,又批准了江苏省泰州市、福建省三明市、山东省青岛市、山东省威海市、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6个试验区,将分别围绕建立完善社会组织在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中发挥作用的机制、中医康复模式及机制探索、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协调机制探索、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医药产业聚集发展探索、中医治未病政策机制创新等试验主题大胆探索、创新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试验区建设工作:一是统筹推进布局。充分考虑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地域因素、发展差异,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试验主题,统筹推进试验区布局。二是落实建设责任。进一步明确国家、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所在地人民政府推进试验区建设的职责,细化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上下齐心、良性互动的试验区建设局面。三是加强评估考核。建立健全试验区建设成效评价机制,开展第三方评估,探索建立激励约束和退出机制,定期组织实施考评工作。四是推广可复制经验。加强试验区工作指导,及时总结试验区做法进展、成效经验,定期交流借鉴,及时转化为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从而推动中医药全局性改革。五是赋予“中试”功能。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深化改革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将一些先行先试任务交由试验区,支持探索创新,发挥好“试验田”功能。
六十二、如何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
统筹中医中药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各级中医药管理机构,确保政令畅通,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按照《规划纲要》要求,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就是要按照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级中医药管理体系,要做到有机构、有职责、有人员。同时,通过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和协调机制,切实加强中医药管理工作。
当前,我国中医药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从不同角度行使职能,缺乏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中医药行业主管部门,中药管理职能薄弱。各省(区、市)中医药管理机构建制不统一,机构和人员的规模、级别各异。市县级多数未设专门的管理机构及专职人员,中医药行政管理存在“高位截瘫”现象。面对这种现状,需要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主动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存在问题、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着力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一方面要尽最大可能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构;另一方面立足事业发展需要,提出能够更好适应中医药行政管理实际的改革创新方案并加以实施。
六十三、如何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正面宣传、提振精神、汇聚力量,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对增强国内外对中医药地位的认同,对中医药价值的认同,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具有积极作用。
为推动中医药健康知识的传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开展了首次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考量标准更加清晰。
在全国31个省(区、市)248个区(县)内联合启动了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工作,全国中医药科普普及率为84.02%,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为8.55%,为下阶段工作政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同时,研究制定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为中医药文化科普提供标准文本。
(二)组织各地深入开展“三进”活动,中医药文化科普形式更加多样。
“十二五”期间,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深入农村、牧区、厂矿、学校、部队、机关、社区,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讲授中医药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养生保健知识。同时,按照《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城乡居民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掌握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提升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各地平均每年组织科普宣传活动8300余场,发放中医药健康教育资料310余万份,现场受益群众350余万。
(三)加强中医药文化科普人才培养,中医药科普队伍更加充实。
整合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产业、文化等方面的专家资源(含行业外哲学、科普、文化、管理等相关领域),组建了专家委员会,指导全行业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普宣传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智囊团作用。通过五期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培训班及各地的遴选推荐,组建了一支261人的国家级专家队伍和2000余人的省级专家队伍,深入机关、厂矿、学校、社区等宣传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每年举办科普讲座6500余场,现场受益群众200余万。
(四)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中医药科普宣传平台基础日益坚实。
按照《“十二五”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和《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建设了50个国家级、270余个省级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主要分布在中医药博物馆、遗迹遗址、社区公园,以及中医药教育机构、医疗机构和有关企业,积极推进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设。各基地在弘扬、宣传、保护中医药文化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收藏展出中医药文物和中医药实物10万余件,整理编撰中医药名人典故、历史传说、轶闻逸事130余部,年举办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等各类活动600余次,接待海内外参观者400余万人次。
(五)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扩大中医药文化影响力。
开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科普微信“中国中医”、会同中国网共同建设“中国中医”频道,发挥新媒体传播便捷快速的优势,传播推广中医药文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国中医药报社、中医养生保健杂志社等行业权威媒体都先后开通“微信公众账号”,发挥了新媒体形式下的舆论引导、权威知识信息传播的重要功能。广东、云南等省也充分利用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形式,报道全省中医药发展工作动态,普及中医药知识,在行业内外也产生了好的影响。
在下一阶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动有关工作:
(一)深入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
联合多部委,以“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提升民众养生保健素养”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通过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方法,促进民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推动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提升至12%。
(二)进一步发挥医疗机构、大众媒体在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工作上的重要作用。
调查显示,医疗机构已成为中医药科普宣传的主要场所,大众媒体在提升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下阶段加强对中医医疗机构科普工作的要求,通过中医医院院内发放宣传折页、设置宣传栏、播放视频等形式,宣传和介绍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养生保健方法。同时,加强与大众媒体的合作,主动向媒体提供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资源,共同制作推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图书、栏目、网站等,向百姓传授科学准确权威的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
(三)主动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做好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宣传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大意义、总体战略、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加强正面宣传和典型引导,增强社会对中医药的理解与认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 201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转创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55770号-1
Beijing TransVentur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地址: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新兴路881号
北京市大兴区新源大街25号院恒大未来城7号楼1102室
北京市海淀区西禅寺(华北项目部)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科技园南区R2-B栋4楼12室
深圳市福田区华能大厦
佛山顺德区北滘工业大道云创空间
汕头市龙湖区泰星路9号壹品湾三区
长沙市芙蓉区韶山北路139号文化大厦
欢迎来到本网站,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稍后再说 现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