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培训搜索
18318889481 13681114876

行业
|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问答1-10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 > 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

一、《规划纲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2009年4月2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若干意见》实施6年多以来,中医药事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全国共有中医类医院(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下同)3732所,与“十一五”末相比,中医医院增加500所,增幅达15.5%;2014年中医医院总诊疗人次5.3亿人次,比“十一五”末增加1.7亿人次,增幅达47.2%;中医医院门诊次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分别比综合性医院低12%和24%,中医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了较高收益,放大了医改惠民效果。“十二五”期间,中药工业总产值以每年20%以上速度递增,2014年超过7300亿元,占我国医药工业总值近三分之一。中医药在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探索医改的“中国式解决办法”以及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造福人类健康,迫切需要将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国家层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中医药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做出全面部署。
    2014年1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听取国家卫生计生委工作汇报时指出,“要抓紧研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提出促进中医药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2014年10月30日,刘延东副总理在与国医大师代表座谈时指出,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挖掘利用好中医药资源,具有重大现实和长远意义,强调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健康中国目标作贡献。
    2015年1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六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指出了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充分肯定了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并对中医药振兴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要求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伟大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按照国务院工作部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规划纲要编制办公室和起草小组,以及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协作组,在前期开展战略研究的基础上着手编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6次召开局党组会议、局长会议和局长办公会议,专题听取《规划纲要》研究和编制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关键问题。在《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指示。国务院办公厅给予了具体指导,中医药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并召开委主任会进行研究,解决编制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规划纲要》于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第1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6年2月22日正式印发。

二、制定和实施《规划纲要》有何重大意义?
    《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具体体现,是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规划纲要》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明确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新时期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将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中医药“五种资源”的潜力和活力,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具体体现在:
    (一)有利于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系。大力发展中医药,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有利于建立政府承担得起、百姓自付得起、财政可持续保障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制度,有利于以“中国式办法”解决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
    (二)有利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维护和促进国民健康。中医重视养生,通过调摄情志、适度劳逸、合理膳食、起居有常以及体质或健康状态干预等养生保健方法,达到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抵抗外邪的保健和防病作用。加快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建立融入中医药内容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有利于推动卫生“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现实和深远历史意义。
    (三)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医药产业链长、产业面宽,涵盖第一、二、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拉动经济增长潜力大,具有生态经济的特点。国家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工业发展水平迈向中高端,拓宽了中医药产业发展领域,有利于带动中医药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成为促进我国经济中高速发展的新增长点。
    (四)有利于扩大中医药服务贸易,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是贸易相通的重要内容,是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是政策沟通的重要载体。深化与沿线国家中医药、民族医药合作,有利于带动我国西部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扩大国际贸易,促进海外投资,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医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
    (五)有利于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解决中医药自身发展问题。当前,我国中医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中医药服务领域出现萎缩现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缺乏,继承不足、创新不够;中药产业集中度低,野生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医药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继承创新、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发展中药绿色制造、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等任务和措施,将有利于优化配置中医医疗资源,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降低群众医疗负担,放大医改惠民效果。

三、《规划纲要》有哪些特点?
    《规划纲要》集中总结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有益经验,集中体现了新的发展理念及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中医药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应对新挑战的探索创新。《规划纲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把中医药摆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来谋划。
    中医药“五种资源”的科学定位,已凸显出中医药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规划纲要》立足于国家发展高度,积极争取各方面对中医药工作的理解支持,统筹国务院相关部门有关中医药的工作职责,做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积极将《规划纲要》明确的重点任务列入相关行业的“十三五”规划中。
    (二)注重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始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核心、协调是基础、绿色是保证、开放是前提、共享是根本,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必须全面融入《规划纲要》之中,贯穿于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全过程,具体体现在:坚持继承创新发展,全面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努力构建中医药全面发展格局;坚持生态绿色发展,大力推进中医药永续利用;坚持包容开放发展,开创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新局面;坚持人民共享发展,着力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
    (三)注重中医药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规划纲要》提出重点处理好中医药发展的五个关系:一是统筹兼顾中医药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注重城乡、区域、国内国际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二是利用好中医西医两种资源,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三是坚持中医与中药相结合,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中医药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四是坚持中医药在城乡、东中西同步发展,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得性和可及性;五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
    (四)注重激发社会活力,增加中医药服务供给。
    《规划纲要》在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监管等方面的责任,维护公立中医药机构的公益性,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中医药服务的同时,十分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展中医药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规划纲要》指出:对举办中医诊所的,将依法实施备案制管理,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连锁中医医疗机构,对社会资本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保证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

四、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医药在促进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文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资源优势独特,挖掘利用好中医药资源,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意义十分重大。
    (一)中医药是独特的卫生资源,发展好这一资源是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深化医改正处于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医学目的和模式也在发生深刻转变,现代医学理念正由治愈疾病向加强疾病预防、提高健康水平的方向逐步调整,医改的任务和医学的转变相互交织,对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医药具有的整体观、系统论和辨证论治思维,在预防保健方面具有更突出的优势,可以说是祖先留给我们探索医改“中国式办法”的一条独特捷径。发展好这一资源,是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中医药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利用好这一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培育和形成更具长远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医药涉及产业链条长,吸纳从业人员多,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方面有很大潜力。要善于把中医药的经济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出应有贡献。
    (三)中医药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挖掘好这一资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当前,科学技术呈现从分析向综合回归的发展趋势,这与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科技创新思路完全一致。中医药是我国独有的医学科学,具有丰富的原创思维、医学实践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和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挖掘好这一资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总结利用好中医药经验,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中医药创新,有助于探索医疗卫生领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为其他领域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示范借鉴,特别是中医药系统性和复杂性等关键问题的突破,将对生物医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将会促进多学科的融合和新学科的产生,使人类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四)中医药是优秀的文化资源,弘扬好这一资源是繁荣中华文化的有力举措。中医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其整体观、天人合一的理念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和谐、身心和谐的思想一脉相承,其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蕴含了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中医药以人为本,崇尚和谐,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倡导大医精诚的职业道德,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弘扬中医药文化,不仅能够普及医学知识,更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繁荣中华文化的有力举措。同时,将弘扬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走出去”相结合,可以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国家软实力。
    (五)中医药是重要的生态资源,维护好这一资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医药传统理念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内在一致。中药源于自然,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中药产业是典型的绿色产业、生态产业、节约型产业,具备可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的特点,发展中药产业可以有效降低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国家倡导的低碳生活做出重要贡献。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还有助于减少药物带来的负面影响,节约资源,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五、中医药事业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近年来,中医药系统和各有关方面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把中医药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融入医疗卫生和医改重点工作,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形成了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发展的新格局,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主要体现在:
    (一)中医药服务能力有了新提升。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显著提升,服务量大幅增长。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绝大部分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妇幼健康等专业服务机构也积极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十二五”期间,与“十一五”末相比,中医医院总诊疗人次增加近5成,出院总人数增加超过7成,有效减少了重症病例发生率和死亡率。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显著提高,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中医药经济贡献率有了新突破。一大批适应市场的新产品、新业态成为健康产业新的增长点。“十二五”期间,中药工业总产值以每年20%以上速度递增,2014年中药工业总产值超过了7300亿元,占我国医药工业总值近1/3,进出口额达到46.3亿美元。全国有200多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规模化种植,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亩,实现了中药产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也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研制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产品,5个中药大品种年销售额均在30亿元以上。
    (三)中医药服务领域有了新拓展。通过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建设,探索创新中医药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康复、旅游、养老等新业态,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潜力和优势不断得到释放。在近年来一系列重大疫情防治、自然灾害卫生应急救治和灾后防疫工作中,中医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中医药继承创新有了新进步。通过加强中医古籍挖掘整理,促进了中医药学术传统、诊疗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继承利用。同时,构建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了一批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重点研究室,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临床科研取得阶段性成果,近5年来,先后有43项中医药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五)中医药人才培养有了新成效。采取医教结合的形式加强中医药职业教育和基层人才培养,加快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发展,推进师承教育,并与学位授予相衔接。积极发挥国医大师等名老专家作用,加强中青年骨干培养,促进了中医药学术思想、经验的传承,全国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稳步提高。
    (六)中医药文化发展有了新气象。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保护继承,中医针灸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也列入了世界记忆名录。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和理念,在行业内大力弘扬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中医药核心价值观,社会各界对中医药的认同感、接受度不断提升。
    (七)中医药走向海外有了新发展。经过多年努力,中医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已有29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18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专门用于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中医药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医药服务贸易额稳步增长。中医药走向海外,也为我国外交和中外医学及人文交流拓展了新的空间。

六、如何理解《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
    《规划纲要》作为未来15年指导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鲜明地提出了在新时期、新阶段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这说明中医药工作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进一步加强职能转变,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到中医药各项工作中去。《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从思想认识、法律地位、学术发展与实践运用上落实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平等地位。这说明既有中医又有西医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特色,中医和西医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医学体系,共同承担着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任务,在思想认识等各个层面要同等对待中医药和西医药。《规划纲要》强调:充分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以推进继承创新为主题,以提高中医药发展水平为中心,以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为重点,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促进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在促进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文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贡献。这说明发展中医药,要始终遵循中医药几千来的发展规律,充分尊重中医药自身独具的特点,不能简单地套用西医药的发展模式、评价标准和法律制度,要走出体现特色优势的中医药发展之路。同时,要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中医药工作的出发点,实现群众愿望,维护群众利益,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是衡量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原则和标准,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七、如何理解《规划纲要》的基本原则?
    《规划纲要》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惠民,坚持继承创新、突出特色,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四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惠民,就是要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我国这个发展中国家13亿人的医疗卫生问题,是衡量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原则和标准,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中医药发展为了人民,中医药成果惠及人民,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保证人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药服务。
    坚持继承创新、突出特色,就是要把继承创新贯穿中医药发展一切工作,正确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创新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动力。实现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必须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在创新中不断形成新特色、新优势,才能保持中医药薪火相传。
    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就是要改革完善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投资消费、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引导投入、规范市场等方面的作用。同时,积极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现政府简政放权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资本发展中医药的潜力和活力,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创造物质和政策环境。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就是要充分尊重我国中医与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并存发展的现实特点。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统筹兼顾中医药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注重城乡、区域、国内国际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中医药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是中医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八、《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有哪几个特点?
    (一)提出了两个阶段性目标任务。《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
    (二)定性与定量目标相结合。《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0.55张,中医药服务可得性、可及性明显改善。基本建立中医药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凝聚一批学术领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药人才,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达到0.4人。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到203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医药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一支由百名国医大师、万名中医名师、百万中医师、千万职业技能人员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公民中医健康文化素养大幅度提升;中医药工业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强。
    (三)注重整体性。《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到2030年,实现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统筹协调发展、生态绿色发展、包容开放发展和人民共享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四)强调补短板。《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法律体系、标准体系、监督体系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到2030年,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五)强调提高发展水平。《规划纲要》提出: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进一步放大医改惠民效果;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及重大疾病攻关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防治水平大幅度提高。

九、如何理解到2020年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要使人人都能通过基本医疗保障享有中医药服务;二是让人人享有方便可及的中医药服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第一,促进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通过认真实施并不断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稳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标准,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逐步在居民健康档案完善中医药内容,提高国民中医药素养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水平。第二,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使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可得性、可及性明显改善,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进一步放大医改惠民效果。第三,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鼓励中医药提供和使用政策,切实落实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政策规定,在规范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纳入医保支付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鼓励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适当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探索鼓励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医保支付政策,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十、如何理解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21世纪的医学》中明确西医学正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人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医疗服务方面则是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为适应医学模式改变和医学目的调整,更好促进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提出未来中医药发展的战略定位: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传统优势。中医治未病思想贯穿中医发展始终,注重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理念上与现代医学注重预防接种、清除和控制自然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的方式思路完全不同,强调的是由治病向健康转变、关注人的疾病向人的健康转变。提升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不仅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举措,更是构建中国特色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完成《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能力”等任务,一方面要通过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完善医疗机构治未病科建设,为群众提供融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于一体的高水平、个性化、便捷化的治未病服务,同时依托医疗机构向居民推广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另一方面,通过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非医疗机构提供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释放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潜力和活力,丰富服务内涵,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会提供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特色优势。《规划纲要》提出:“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促进中西医结合”等具体任务。中医药与西医药作为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重大疑难疾病周期长、花费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国家、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靠“单打独斗”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医院通过中西医一体化服务模式、科室运行机制改革、诊疗团队协作互动等形式搭建中西医协作平台,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克服了“单兵作战”的局限性,发挥了“两条腿走路”的优势,明显提高了疾病的整体治疗效果。围绕中医诊疗具有优势的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双方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协同攻关,建立中西医临床协作机制,可以促进诊疗模式改革创新,促进医学领域创新发展,提高健康服务能力和综合医疗救治水平,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是指运用中医养生、保健、调理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结合现代遗传、生理、心理、营养、代谢、环境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病后康复阶段的核心作用,不断完善疾病康复的技术体系、服务体系与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人民健康水平。为发挥中医药在康复中的核心作用,《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室建设”等任务。中医医疗将立足于疾病急性期的早期介入,与相关临床科室充分融合,改善患者预后,预防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并承担区域内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同时,支持康复医院设置中医药科室,加强中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主要为疾病稳定期患者提供专业、综合的康复治疗,并具备其他疾病的一般诊疗、处置能力和急诊急救能力。另外,鼓励大型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与康复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合作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相对固定的转诊关系,带动康复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实现分层级、分阶段康复。


TESG
企业概况
联系我们
专家顾问
企业文化
党风建设
核心团队
资质荣誉
合规监管
部门职责
转创中国
加入转创
经济合作
智库专家
质量保证
咨询流程
联系我们
咨询
IPO咨询
投融资咨询
会计服务
绩效管理
审计和风险控制
竞争战略
审计与鉴证、估价
企业管理咨询
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融资与并购财务顾问服务
投资银行
企业文化建设
财务交易咨询
资本市场及会计咨询服务
创业与私营企业服务
公司治理、合规与反舞弊
国企改革
价值办公室
集团管控
家族企业管理
服务
数据分析
资信评估
投资咨询
风险及控制服务
管理咨询
转型升级服务
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
民企与私人客户服务
解决方案
内控
税收内部控制
税收风险管理
内控管理师
内部控制咨询
信用研究
信用法制中心
风险与内控咨询
无形资产内控
企业内控审计
内部控制服务
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内部控制智库
上市公司内控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投行
M&A
资本市场
SPAC
科创板
金融信息库
IPO咨询
北交所
ASX
SGX
HKEX
金融服务咨询
信用评级
上海证券交易所
NYSE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审计
审计资料下载
法证会计
审计事务
审计及鉴证服务
审计咨询
反舞弊中心
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审计咨询
国际审计
合规
银行合规专题
合规管理建设年
海关与全球贸易合规
数据合规专题
反腐败中心
反垄断合规
反舞弊中心
国际制裁
企业合规中心
信用合规专题
证券合规专题
合规中心
金融合规服务
反洗钱中心
全球金融犯罪评论
行业
新基建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电信、媒体和技术(TMT)
投城交通事业部
房地产建筑工程
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
可持续发展与环保
全球基础材料
大消费事业部
金融服务业
化学工程与工业
一带一路
智慧生活与消费物联
数字经济发展与检测
食品开发与营养
先进制造事业部
能源资源与电力
消费与工业产品
运输与物流
酒店旅游餐饮
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
政府及公共事务
化妆品与个人护理
一二三产融合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
新能源汽车与安全产业
法律
法律信息库
税法与涉税服务
数字法治与网络安全
劳动与人力资源法律
金融与资本市场法律
司法研究所
公司法专题
私募股权与投资基金
债务重组与清算/破产
转创国际法律事务所
转创法信事务所
财税
法务会计
管理会计案例
决策的财务支持
家族资产和财富传承
财税法案例库
资产评估
财税信息库
会计准则
财务研究所
财政税收
会计研究所
财税实务
投资咨询
财务管理咨询
审计事务
管理
转创智库
金融研究所
企业管理研究所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
经济与产业研究
公司治理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
ESG中心
管理咨询
转创
咨询业数据库
转创网校
生物医药信息库
建筑工程库
转创首都
转创教育
转创国际广东 官网
科研创服
中国转创杂志社
创新创业
转型升级
技术转移中心
转创中国
中外
粤港澳大湾区
中国-东盟
一带一路
澳大利亚
俄罗斯
新加坡
英国
加拿大
新西兰
香港
美国
中非平台
开曼群岛
法国
欧洲联盟
印度
北美洲
18318889481 13681114876
在线QQ
在线留言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留言板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