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培训搜索
18318889481 13681114876

审计
|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 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审计 > 审计事务 > 审计监督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 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 导,强化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 员(以下统称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 责、担当作为,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审计法》和有关党内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 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经济责任, 客观评价,揭示问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 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 间,对其管辖范围内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 部署,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管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 国有资源,防控重大经济风险等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 责。 第四条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包括: (一)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纪检监察机关、法院、检 察院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 1 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 部; (二)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 团体等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 1 年以上的副职领 导干部; (三)国有和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 (含金融机构,以下统称国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不担 任法定代表人但实际行使相应职权的主要领导人员; (四)上级领导干部兼任下级单位正职领导职务且不实 际履行经济责任时,实际分管日常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 (五)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党委要求进行经济责任审 计的其他主要领导干部。 第五条 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应当依规依法 接受审计监督。 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进行,也可以在 领导干部离任后进行,以任职期间审计为主。 第六条 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按照干部管理权限 确定。遇有干部管理权限与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等不一致时, 由对领导干部具有干部管理权限的部门与同级审计机关共 同确定实施审计的审计机关。 审计署审计长的经济责任审计,按照中央审计委员会的 决定组织实施。地方审计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 计,由地方党委与上一级审计机关协商后,由上一级审计机 关组织实施。 第七条 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依规依法独立实 施经济责任审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干涉, 不得打击报复审计人员。 对有意设置障碍、推诿拖延的,应当进行批评和通报; 造成恶劣影响的,应当严肃问责追责。 第八条 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经 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负有保密义务。 第九条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保证履行经济责任审计 职责所必需的机构、人员和经费。 第二章 组织协调 第十条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 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 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机构编 制、审计、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金融监督管理等部门组成,召集人由审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担任。联席会议在同级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与同级审计机关内设的经济责任 审计机构合署办公。办公室主任由同级审计机关的副职领导 或者相当职务层次领导担任。 第十一条 联席会议主要负责研究拟订有关经济责任 审计的制度文件,监督检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协调解 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运用,指导下级联席会议的工作,指导和监督部门、单位内 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完成审计委员会交办的 其他工作。 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 第十二条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有计划地进行,根据干部 管理监督需要和审计资源等实际情况,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 管理,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审计项目计 划,推进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 第十三条 年度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按照下列程序 制定: (一)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商同级组织部门提出审计计划 安排,组织部门提出领导干部年度审计建议名单; (二)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征求同级纪检监察机关等有关 单位意见后,纳入审计机关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三)审计委员会办公室提交同级审计委员会审议决定。 对属于有关主管部门管理的领导干部进行审计的,审计 委员会办公室商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年度审计建议名单,纳入 审计机关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提交审计委员会审议决定。 第十四条 年度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一经确定不得 随意变更。确需调减或者追加的,应当按照原制定程序,报 审计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第十五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遇有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 措施、纪律审查、监察调查或者死亡等特殊情况,以及存在 其他不宜继续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情形的,审计委员会办公室 商同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等有关单位提出意见,报审 计委员会批准后终止审计。 第三章 审计内容 第十六条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公 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管理、分配和使用为基础, 以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情况为重点,充分考虑领导 干部管理监督需要、履职特点和审计资源等因素,依规依法 确定审计内容。 第十七条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 任审计的内容包括: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 (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的制定、执 行和效果情况; (三)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执行和效果情况; (四)财政财务管理和经济风险防范情况,民生保障和 改善情况,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资金等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 以及在预算管理中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情况; (五)在经济活动中落实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遵守 廉洁从政规定情况; (六)以往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七)其他需要审计的内容。 第十八条 党政工作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法院、检察 院、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的内容包括: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 (二)本部门本单位重要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的制定、 执行和效果情况; (三)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执行和效果情况; (四)财政财务管理和经济风险防范情况,生态文明建 设项目、资金等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以及在预算管理中执 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情况; (五)在经济活动中落实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遵守 廉洁从政规定情况; (六)以往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七)其他需要审计的内容。 第十九条 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内 容包括: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 (二)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执行和效果情况; (三)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执行和效果情况; (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健全和运行情况,内 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五)企业财务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风险管控情况, 境外资产管理情况,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六)在经济活动中落实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遵守 廉洁从业规定情况; (七)以往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八)其他需要审计的内容。 第二十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 导干部由上级领导干部兼任,且实际履行经济责任的,对其 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审计内容仅限于该领导干部所兼任职 务应当履行的经济责任。 第四章 审计实施 第二十一条 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年 度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组成审计组并实施审计。 第二十二条 对同一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以 及同一部门、单位 2 名以上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 可以同步组织实施,分别认定责任。 第二十三条 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应当按照规 定,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以下 统称所在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抄送同级纪检监察机关、 组织部门等有关单位。 地方审计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通知书,由 上一级审计机关送达。 第二十四条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当召开由审计组 主要成员、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有关人员参加的会 议,安排审计工作有关事项。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根据工 作需要可以派人参加。 审计组应当在被审计单位公示审计项目名称、审计纪律 要求和举报电话等内容。 第二十五条 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应当听取被审计领 导干部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 对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的审计,还应当听取同 级人大常委会、政协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 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应当听取联席会议有关成 员单位的意见,及时了解与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 关的考察考核、群众反映、巡视巡察反馈、组织约谈、函询 调查、案件查处结果等情况。 第二十六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以及其他 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与被审计领导干部履 行经济责任有关的下列资料: (一)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报告; (二)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报告、会议记录、会 议纪要、决议决定、请示、批示、目标责任书、经济合同、 考核检查结果、业务档案、机构编制、规章制度、以往审计 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等资料; (三)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相关资料; (四)与履行职责相关的电子数据和必要的技术文档; (五)审计所需的其他资料。 第二十七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应当对所 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作出书面承诺。 第二十八条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加强与领导干部自然 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其他审计的统筹协调,科学配置审计资 源,创新审计组织管理,推动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建立健 全审计工作信息和结果共享机制,提高审计监督整体效能。 第二十九条 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可以依规依法提请 有关部门、单位予以协助。有关部门、单位应当予以支持, 并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 第三十条 审计组实施审计后,应当向派出审计组的审 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一般包括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 责任情况的总体评价、主要业绩、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和责 任认定、审计建议等内容。 第三十一条 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应当书面征 求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对审计组审计报告的意见。 第三十二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应当自收 到审计组审计报告之日起 10 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10 个工作日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审计组应当针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提出的 书面意见,进一步研究和核实,对审计报告作出必要的修改, 连同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审 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 第三十三条 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按照规定程 序对审计组审计报告进行审定,出具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同 时出具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基础 上,简要反映审计结果。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当事实 清楚、评价客观、责任明确、用词恰当、文字精炼、通俗易 懂。 第三十四条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 告等审计结论性文书按照规定程序报同级审计委员会,按照 干部管理权限送组织部门。根据工作需要,送纪检监察机关 等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有关主管部门。 地方审计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结论性文 书,由上一级审计机关送有关组织部门。根据工作需要,送 有关纪检监察机关。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当送达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 单位。 第三十五条 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线索,由 审计委员会办公室按照规定向审计委员会报告。 应当由纪检监察机关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处理的问题线 索,由审计机关依规依纪依法移送处理。 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存在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 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由审计机 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 第三十六条 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委员会办 公室、审计机关应当组织召开会议,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 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等有关人员反馈审计结果和相关情 况。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派人参加。 第三十七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 计机关出具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审计 报告之日起 30 日内向同级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申诉。审计委 员会办公室应当组成复查工作小组,并要求原审计组人员等 回避,自收到申诉之日起 90 日内提出复查意见,报审计委 员会批准后作出复查决定。复查决定为最终决定。 地方审计机关主要领导干部对上一级审计机关出具的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 30 日内向上一级审计机关申诉。上一级审计机关应当组成复查 工作小组,并要求原审计组人员等回避,自收到申诉之日起 90 日内作出复查决定。复查决定为最终决定。 本条规定的期间的最后一日是法定节假日的,以节假日 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间届满日。 第五章 审计评价 第三十八条 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应当根据不 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在审计查证或者认定事实的基础 上,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依照有关党内法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责任制考核目标 等,在审计范围内,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包括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管理、分配和使用中 个人遵守廉洁从政(从业)规定等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 事求是的评价。 审计评价应当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对审计中未涉及 的事项不作评价。 第三十九条 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应当按照权责一致原则, 根据领导干部职责分工,综合考虑相关问题的历史背景、决 策过程、性质、后果和领导干部实际所起的作用等情况,界 定其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或者领导责任。 第四十条 领导干部对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 为应当承担直接责任: (一)直接违反有关党内法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 (二)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有 关党内法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 (三)贯彻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不坚决不 全面不到位,造成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损失浪费, 生态环境破坏,公共利益损害等后果的; (四)未完成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措施、目标责任 书等规定的领导干部作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事项,造成 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损失浪费,生态环境破坏, 公共利益损害等后果的; (五)未经民主决策程序或者民主决策时在多数人不同 意的情况下,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造 成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损失浪费,生态环境破坏, 公共利益损害等后果的; (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后果起决 定性作用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一条 领导干部对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 行为应当承担领导责任: (一)民主决策时,在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批 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 成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损失浪费,生态环境破坏, 公共利益损害等后果的; (二)违反部门、单位内部管理规定造成公共资金、国 有资产、国有资源损失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公共利益损害 等后果的; (三)参与相关决策和工作时,没有发表明确的反对意 见,相关决策和工作违反有关党内法规、法律法规、政策规 定,或者造成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损失浪费,生 态环境破坏,公共利益损害等后果的; (四)疏于监管,未及时发现和处理所管辖范围内本级 或者下一级地区(部门、单位)违反有关党内法规、法律法 规、政策规定的问题,造成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 损失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公共利益损害等后果的; (五)除直接责任外,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 造成的后果应当承担责任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二条 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以外的其他责任人员, 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可以适当方式向有关部门、单 位提供相关情况。 第四十三条 审计评价时,应当把领导干部在推进改革 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 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 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 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 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对领导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 和错误,正确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 举等原则,经综合分析研判,可以免责或者从轻定责,鼓励 探索创新,支持担当作为,保护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 第六章 审计结果运用 第四十四条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经济责任 审计情况通报、责任追究、整改落实、结果公告等结果运用 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 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以及审计整改报告应当归入被 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 第四十五条 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应当按照规 定以适当方式通报或者公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对审计发现 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六条 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应当在各自职责 范围内运用审计结果: (一)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将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 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 (二)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作出进一步处理; (三)加强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四)对审计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和提 出的审计建议及时进行研究,将其作为采取有关措施、完善 有关制度规定的重要参考。 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应当以适当方式及时将审计结 果运用情况反馈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党中央另有 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七条 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运 用审计结果: (一)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将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 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 (二)对审计移送事项依规依纪依法作出处理处罚; (三)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落实审计决定和整改要求, 在对相关行业、单位管理和监督中有效运用审计结果; (四)对审计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和提 出的审计建议及时进行研究,并将其作为采取有关措施、完 善有关制度规定的重要参考。 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以适当方式及时将审计结果运用情 况反馈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 第四十八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根据审计 结果,应当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一)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将 整改结果书面报告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以及组织 部门或者主管部门; (二)对审计决定,在规定期限内执行完毕,将执行情 况书面报告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 (三)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落实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根据审计建议,采取措施,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五)将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纳入所在单位领导班子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内容,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 活会以及领导班子成员述责述廉的重要内容。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和审计人 员,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和个 人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职责、权限、法律责任等,本规定未 作规定的,依照党中央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执行。 第五十条 有关部门、单位对内部管理领导干部开展经 济责任审计参照本规定执行,或者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办 法。 第五十一条 本规定由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 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规定自 2019 年 7 月 7 日起施行。2010 年 10 月 12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 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同时 废止。

TESG
企业概况
联系我们
专家顾问
企业文化
党风建设
核心团队
资质荣誉
合规监管
部门职责
转创中国
加入转创
经济合作
智库专家
质量保证
咨询流程
联系我们
咨询
IPO咨询
投融资咨询
会计服务
绩效管理
审计和风险控制
竞争战略
审计与鉴证、估价
企业管理咨询
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融资与并购财务顾问服务
投资银行
企业文化建设
财务交易咨询
资本市场及会计咨询服务
创业与私营企业服务
公司治理、合规与反舞弊
国企改革
价值办公室
集团管控
家族企业管理
服务
数据分析
资信评估
投资咨询
风险及控制服务
管理咨询
转型升级服务
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
民企与私人客户服务
解决方案
内控
税收内部控制
税收风险管理
内控管理师
内部控制咨询
信用研究
信用法制中心
风险与内控咨询
无形资产内控
企业内控审计
内部控制服务
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内部控制智库
上市公司内控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投行
M&A
资本市场
SPAC
科创板
金融信息库
IPO咨询
北交所
ASX
SGX
HKEX
金融服务咨询
信用评级
上海证券交易所
NYSE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审计
审计资料下载
法证会计
审计事务
审计及鉴证服务
审计咨询
反舞弊中心
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审计咨询
合规
银行合规专题
合规管理建设年
海关与全球贸易合规
数据合规专题
反腐败中心
反垄断合规
反舞弊中心
国际制裁
企业合规中心
信用合规专题
证券合规专题
合规中心
金融合规服务
反洗钱中心
全球金融犯罪评论
行业
新基建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电信、媒体和技术(TMT)
投城交通事业部
房地产建筑工程
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
可持续发展与环保
全球基础材料
大消费事业部
金融服务业
化学工程与工业
一带一路
智慧生活与消费物联
数字经济发展与检测
食品开发与营养
先进制造事业部
能源资源与电力
消费与工业产品
运输与物流
酒店旅游餐饮
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
政府及公共事务
化妆品与个人护理
一二三产融合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
新能源汽车与安全产业
法律
法律信息库
税法与涉税服务
数字法治与网络安全
劳动与人力资源法律
金融与资本市场法律
司法研究所
公司法专题
私募股权与投资基金
债务重组与清算/破产
环境、社会与治理
转创法商
转创法信事务所
财税
法务会计
管理会计案例
决策的财务支持
家族资产和财富传承
财税法案例库
资产评估
财税信息库
会计准则
财务研究所
税收研究所
财政研究所
会计研究所
财税实务
投资咨询
财务管理咨询
审计事务
全球税收研究
管理
转创智库
金融研究所
企业管理研究所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
经济与产业研究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
ESG中心
管理咨询
转创
咨询业数据库
转创网校
生物医药信息库
建筑工程库
转创首都
转创教育
转创国际广东 官网
科研创服
中国转创杂志社
创新创业
转型升级
技术转移中心
转创中国
中外
粤港澳大湾区
中国-东盟
一带一路
澳大利亚
俄罗斯
中国欧盟商会
新加坡
英国
泰国
日本
马来西亚
加拿大
新西兰
香港
美国
中非平台
台湾
法国
18318889481 13681114876
在线QQ
在线留言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留言板
发送